2025年资产配置洞察与展望——低利率时代下如何破局?

2025年资产配置洞察与展望——低利率时代下如何破局?

艺都花坊 2025-02-08 百科报 4 次浏览 0个评论

  进入低利率时代,随着单一资产盈利难度的加大,多资产提供了低利率环境下相对低风险的投资方案,资产配置成为热门话题。在近日召开的博时基金“春临大地,经济新局”2025年一季度投资策略会上,围绕“资产配置新时代:策略洞察与趋势展望”主题,来自博时基金混合资产投资部的多位投研嘉宾就资产配置框架及主线、转债机遇、绝对收益等主题展开深入探讨和展望。

  张李陵:多资产投资在当下迎来战略机遇期

  博时基金董事总经理兼混合资产投资部总经理张李陵在主题演讲中介绍,多资产投资在当下迎来战略机遇期。

  张李陵认为,多资产并不是传统的单资产的交易,而是利用宏观场景、资产属性以及资产内部的相关性构建的组合。根据宏观经济周期、债券利率水平,股市估值水平,定期做股债和风格的再平衡将是未来混合类资产相对有效的投资框架。

  张李陵介绍,根据国内外历史经验及当下特殊因素,在对宏观场景中的经济周期(三驾马车、软数据)、价格趋势(物价汇率房价)、债务状况(社融信贷存款量价)、政策取向(财政货币产业)等做出相对合理的判断后,重点选择性价比突出、安全边际高、弹性相对充足的资产进行配置。鉴于资产之间存在内在的非对称对冲属性,可充分利用并力争降低组合整体波动、提升组合收益表现。

  未来一段时间,他认为增长更加平稳,利率中枢持续下行、稳定ROE的资产有望持续重估;第二是财政托底之下,关注消费周期阶段性反转和科技制造阶段性交易;第三是海外市场开拓方面,出海企业具备长期价值,汇率亦成为重要影响因素。

  高晖:2025年或重回小盘转债占优行情

  博时基金混合资产投资部基金经理高晖对2024年宏观权益、转债市场分别作出回顾和展望,同时对AI、、低空经济等多个行业相关转债进行投资线索梳理。

  作为博时可转债ETF的基金经理,高晖管理的博时可转债ETF2024年规模扩张迅速。相关交易所数据显示,该产品截至2024年底规模已达385亿元;截至1月21日收盘,博时可转债ETF规模突破400亿元。

  高晖表示,A股经历2022年的大跌、2023年的下跌寻底和2024年的震荡反弹,我们认为2025年股市有望受益于政策的相对宽松,权益资产容错率在提升,但也需提防基本面复苏强度不足、机构重仓品种相对弱势,积极关注有估值扩张逻辑的科技成长,以及利率下行受益的红利资产。

  转债方面,回顾2024年,转债行情主要分为三段:一是1-4月的深V反弹行情,主要由年初在小微盘深度杀跌带动;二是5-8月信用风险释放期,岭南、广汇等信用风险暴露下,转债一度跌至纯债溢价率负值区间;三是9月末政治局会议确立转向,市场走强,转债大幅修复估值,低价券弹性尤为显著。

  高晖认为,2025年或重回小盘转债占优行情。历史规律来看,市场震荡向上区间,小市值低评级转债往往可能明显跑赢大市值高评级转债;而在市场防御向下阶段,可能出现大市值转债跑赢的情况。考虑到央行对25年货币政策“适度宽松”的表述,震荡偏积极的市场环境可期待,小市值风格容易占优。短周期来看,大小盘风格由11月的偏向小盘向目前中枢位置回摆,处于相对均衡位置。

  史霄鸣:GARP投资的魅力

  博时基金混合资产投资部基金经理史霄鸣向与会人员分享了GARP策略的投资特点、魅力与最新市场观点。权益市场方面,他认为,展望2025年,本轮库存周期为疫情过后开启的第五康波周期内的第二库存周期,当前中美均处于一轮补库周期的中后段,特征是量增价平,但是政策的精准加力,使得总量层面超预期的概率较大;结构方面优选兼具稀缺性和确定性的红利资产及景气成长类资产。纯债市场方面,他认为债市短期受情绪和风险偏好影响以震荡为主,但中长期收益率下行空间仍然较大。

  谢泽林:兼顾价值与成长,挖掘权益资产的中长期回报

  博时基金混合资产投资部基金经理谢泽林剖析了权益市场中长期回报、启示及2025年的机遇。他表示,国内进入1字头的低利率环境,权益资产有望更好发挥给固收加“收益率”的作用(风险也更大),同时也考验基金经理的择时能力、选股能力。展望2025年,“经济总量依然偏弱,但有结构性机会。流动性在低利率的大背景下相对乐观,A股和H股的估值水平处于历史的中低位置,权益市场依然可以积极可为。价值方向看好工程机械、风电、水泥、上游资源(碳酸锂),成长方向看好AI算力与应用、锂电与储能、智能驾驶和汽车零部件等。”

  圆桌:如何看待资产配置和绝对收益

  在圆桌环节,博时基金混合资产投资部基金经理静鹏、基金经理唐薇、投资经理骆家伟、基金经理助理江海峰共4位嘉宾对“如何看待资产配置和绝对收益”话题开展深入研讨,探讨分析2025年资产配置方向与机会、风险收益平衡、固收+策略与对投资者的建议。

  在谈到对大类资产的看法时,唐薇表示,她认为,港股红利类资产>A股>美股,如果今年社融没有明显回升,A股的结构性特点或更加显著。债券方面,美债和中债或有机会,美债短端确定性较好,长端有望有交易性机会;考虑国内降息周期尚未结束,因而国内债券也有望有机会,利率的中枢需要保持低位,只是收益预期可能下降。最近中国央行又开始买黄金了,地缘对抗加强和关税壁垒之后,黄金可能会有阶段性行情。中国的房地产,还是企稳和分化的过程。商品,能源需求一般主要看供给有什么变数,看天气和供给。

  骆家伟则认为,排序上,2025年看好港股,A股排在中间,美股和商品的机会放在最后。债券的配置建议中债美债平衡配置。看好港股原因是估值位置更低,24年南向资金流入更多,港股的有一些优质互联网科技标的,H股央企市场价格折扣多股息率更高。商品由于全球经济疲软,强美元和特朗普政策影响,对应的原油价格预期大概会下行。美股由于过去四年的超额收益过多,疫情后标普指数翻倍,随着特朗普政府上台,会加关税和紧财政,可能降低风险偏好。A股处于中间,可能比较多靠资金流和政策推动。由于中债10年期票息收益比较低,可以加美债来平衡收益。

  谈及近年来备受青睐的“固收+产品,江海峰表示,认同“固收+”产品的初衷和内涵是偏绝对收益的,尤其是定位于居民理财产品替代的这类产品,更需要兼顾收益和回撤波动表现。但回到投资策略的基础视角,严格来说除了类似打新这种策略是偏绝对收益概念,甚至说这也是在特定市场环境下才有效的策略,大部分的投资策略均是在当下经济和市场环境中综合考虑潜在收益和风险、胜率和赔率后的相对较优的选择,需要根据环境变化及时做出调整。他认为,投资者应事先了解产品的投资思路、收益风险目标并和自身投资需求相匹配。

  在谈及绝对收益产品的供需不平衡原因及如何提升客户资产配置的体验感和满意度时,静鹏表示,供给方面,虽然公募产品的数量和规模不断增加,但之前行业整体侧重排名导向;需求方面,在打破刚兑、产品净值化之前,客户有信托和理财可选择,对公募绝对收益产品的需求也没充分释放出来。他认为,提升体验感和满意度需要对产品目标定位清晰,与客户需求相匹配,并保持风格不漂移。

  风险提示:本材料所载信息不构成对买卖任何证券或提供任何投资决策建议的服务。该等信息在任何时候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具有针对性的、指导具体投资的操作意见,投资者应当对本材料的信息进行评估,根据自身情况自主做出决策并自行承担风险。我们对所载材料的准确性、可靠性、时效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本材料所载内容仅为该资料出具日的信息,后续可能发生变更。未经授权禁止第三方机构或个人以任何形式进行商业用途的传播、剪辑。

转载请注明来自个人开发测试用例,本文标题:《2025年资产配置洞察与展望——低利率时代下如何破局?》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Top
网站统计代码